logo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余得水:做学生潜能挖掘与个性发展的催化剂

时间:2024-11-11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说,“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弘扬正气、树立标杆,必然就要踏足前人的脚印,目极旗帜所在才能躬身实干践行。

今秋,为了更深刻地传递那些优秀师生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育人故事,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特推出“金统人物”系列专栏,聚焦金统师生的可敬与可爱,通过多维度访谈,记录每一份热爱,珍藏每一处回忆。

余得水,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金融工程系副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等,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入选2024年湖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提升计划,获2024年湖南大学优秀教师新人奖。


科研新秀,余得水如鱼得水

他是学生眼中的“水哥”,熟悉他的学生甚至直接喊他的英文名Simon。成熟稳重却又活力幽默,这是学生给他的评价。

这位青年教师名叫余得水。师从著名的计量经济学家高集体教授 (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的院士、莫纳什大学Donald Cochrane讲席教授),余得水在计量经济学深耕多年。他认为,计量经济学是一种更理想的“工具”,犹如一把精确的标尺,能够对各种经济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确定其在现实世界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这种毋庸置疑的准确,让余得水感到十足的乐趣。 

然而,计量经济学是个难啃的“硬骨头”,对数学基础要求极高,博士前两年,余得水一头扎进科研工作中,在无数个深夜与学术为伴、与论文为友。他用心去探索经济学中的复杂现象,逐渐学会用逻辑与证据来解开金融世界的种种谜题。2020年,博士毕业回国后,湖南伢子余得水毫不犹豫的加入了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多年扎实的科研锤炼让他在这里如鱼得水。如果说多年的科研学习训练的是“游水的技巧”,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则为像余得水这样的青年学者,提供了一渺清澈透亮的湖海。

学院为新引入的青年教授设置的教学准备期,让他们精心打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为正式走上讲台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设立了优秀新教师奖、青年教师托举计划、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等。往来皆是各领域一流专家学者,谈笑在岳麓脚下、湘江湖畔,恰似一片无垠水域,滋养了余得水的职业生涯。

鱼翔浅底,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余得水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近年来,他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以及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研究成果也陆续在《Financial Management》、《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等国际一流金融学期刊上发表。

与其他学者紧密的师承研究不同,毕业后,余得水一直在尝试独立研究道路。按他的话说,“我感兴趣什么就去研究什么”。做一个独立的研究者对个人的提升是巨大的,余得水一直在进行探索,他想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领域,并为之奋斗终生。

余得水笑着说,自己是无比幸运的,“我满怀激情地回到国内,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学术环境中,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课堂辩论,以探索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走上讲台,从学生到教师,余得水在新的身份中,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学生潜能挖掘与个性发展的催化剂。

在他看来,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所以,在一堂《计量经济学》课堂上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所持不同观点的同学们声音洪亮而清晰,有条而不紊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言辞犀利,逻辑严密。每一句话都如同利箭一般射向对方的阵地。

这场特殊的“课堂辩论”,就是余得水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一个大胆尝试。他很少批判某个观点的对和错,而是让学生自行用逻辑和证据来验证观点。课堂上,学生们被鼓励提出问题,通过辩论和讨论的形式来解决问题。面对课本上的经济学原理,他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去检验、去体会。这种以自我探索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程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余得水也在2024年获得了湖南大学优秀教师新人奖。

催化剂的形容,就是余得水信仰并践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他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励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来应对复杂的经济学问题。他希望学生跟他一样,能够寻觅到自己心仪的领域,而非仅仅被动地听从指令行事。

聊及余得水老师,许多学生都会笑着提到余老师的“幽默”。课堂上,当有同学稍显不专注时,余得水会在课堂上冷不丁地冒出一个冷笑话。笑话虽冷,却能让课堂气氛瞬间升温。教室里,既有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又有满满当当的黑板板书。在这个新媒体教学盛行的时代,余得水老师一节课要用掉好几支粉笔。一黑板的公式推演,写满后擦掉,再写满又擦掉。学生有时会在下面悄然记录,这节课余老师又书写了多少面板书,是否破了纪录。那一块块被粉笔灰覆盖又重新焕发生机的黑板,承载着知识的传承与思想的碰撞。

与学术同行,更与学生同行

在研究上,余得水追求独立性,面对学生,他又希望,自己能够化身多重角色,全方位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余得水乐于跟年轻学生打交道,在课程QQ群里十分活跃,面对学生们在群里的提问,总是不耐其烦的去回答。有时他也会调侃,学生过分努力了,周五晚上还在群里问问题。他也常常用自己的学习经历鼓励学生们,克服难题爬过重重高山的经历总是相似的,生活中的困难,“it's normal”。

2023年,在担任兼职辅导员的一年里,余得水多次陪伴本科生学生一起前往湖南银行、国泰君安证券等地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系列活动。余得水总能在与就业单位的交流中直击要害,问出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比如人才需求如何?入职后的发展成长如何?这些与学生们就业息息相关的问题,在走访得到了很好的解答。

17827

不仅如此,余得水也会经常坐下来跟学生们“唠唠家常”。在新生班会中、在圆桌讨论中,余得水不讲科研、不考核学业,只是由衷的倾听同学们的烦恼、给出自己的答案。

一次,一位研究生同学向余得水倾诉。繁重科研压力,高难度的课堂内容,让他对自己是否适合深造读博这个问题产生了怀疑。余得水的答案是——没有答案。余得水认为,“优秀的能力不仅仅是指读书考试”,每位同学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情况做出属于自己的判断。同时,他也告诉这名学生,并非读博才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在最好的青春时光里,他希望学生能够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广阔的视野。

在某次新生见面会上,余得水说,“希望同学们不惧变化,不拒变化,未来不是一张画好的图纸,而是让你们慢慢去画!”

开放、包容、探索是余得水科研与生活的关键词,同样的,他也将这种行为风格与祝福希冀转移到了与学生的相处中。导之有道、躬身力行,余得水愿意当一个催化剂,让每位同学都能与湖大碰撞出属于自己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