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与统计学院主办的第360期、第361期金融与统计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两场讲座由金融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张宁教授主持,邀请到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终身教授、金融与统计学院盛世景特聘教授冯润桓分别作《去中心化保险》和《养老规划的现状与未来》的学术讲座。
在《去中心化保险》的专题讲座中,冯教授介绍了去中心化保险的基本原理和产生背景。随着虚拟金融的发展,保险领域与其产生交集,区别于传统保险,去中心化保险没有中介,而是将风险分摊到各个参保个体,以健康合作社、网络互助等多种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冯教授以“公众来维护公共知识平台”、“闲置的汽车可以用来跑滴滴”作为例子,指出去中心化、去中介化是当前市场的发展趋势,保险行业也不例外。去中介化的保险不仅可以降低保险行业运营的成本,还可以对不确定性进行控制,达到均衡水平。冯教授总结了去中心化金融领域近些年来的发展。自2009年以来,比特币、以太网的概念相继诞生,塑造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在区块链的体系下,人们提出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的方法替代传统的金融机构的媒介作用,达到去中心化的目的。目前,去中心化的概念渗透到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在银行、证券业均有体现,冯教授详细介绍了区块链在保险行业的应用。通过对去中心化产品的市场价值的观测,冯教授指出去中心化金融市场不够成熟和规范且缺乏监管,具有一定的金融风险。但是从目前去中心化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协议的市场份额来看,绝大多数去中心化金融产品都集中在银行和证券行业,保险行业的市场份额只有0.5%,与现实世界的金融相比,去中心化保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冯教授提出在去中心化的金融市场上,学者可以从商业模型的设计是否存在问题以及经济上是否可持续入手,进一步探索。冯教授针对风险转移过程中代币持有人的角色、运作过程中监管部门有无必要介入、去中心化与去中介化的概念与参会师生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
在《养老规划的现状与未来》的专题讲座部分,冯教授详细地介绍了以社会保障、雇主与商业养老金、个人储蓄作为三大支柱的养老收入体系。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采用约定给付的雇主养老金逐渐向约定提存转化。商业养老金常见的产品有固定年金、投资连结年金和变额年金。其中,变额年金接近于投资产品,具有更高的收益,在美国的商业养老金构成中,变额年金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此外,个人储蓄作为养老体系的第三支柱一般有个人退休账户、资产减持和生命周期基金三种方式。冯教授从功能、原则、特点、风险以及发展等维度比较了各类养老资产的异同。社会保障由政府主导,保证了人们的最低收入,可以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遵循社会公平的原则,采用代际转移的方式即将年轻人劳动力的收入转移给年长的人维持社会保障基金的可持续性。若国家的设计得当,社会保障可以抵抗通胀和长寿风险。雇主和商业养老金由市场主导,强调生活品质,关注的是个体精算平衡,采用代内转移的方式,但是难以抵抗长寿和通胀风险。个人储蓄则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实现理想目标而进行的储蓄。以自给自足的方式,实现收入的生命周期内转移。此种方式下,人们能够选择的投资资产种类有限,且面临的风险较高,储蓄主体需要具备一定金融知识。在护理方面,冯教授介绍了美国流行的长期护理产品,由护理水平的从低到高分为上门照料、辅助生活社区以及养老院三种,其费用主要来自政府支出。在医疗方面,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全民医保的发达国家,国民通过雇主、慈善机构等提供的医疗保险来覆盖医疗支出。冯教授还向大家解释了一个著名的经济学问题——“年金困惑”,指出人们考虑到资金的流动性,会做出与理论研究相反的决定,相比于固定的、具有持续性的年金来说更愿意选择一次性的大额收入。冯教授指出年金销售也具有框架效应,人们过度相信自己的投资能力,缺乏对专业管理机构的信任。在解释年金的收益时,以消费为框架还是投资为框架会影响保户的理解。
读研在金统
金大团